找到相关内容210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对善恶的看法

    于佛法则认为是烦恼。佛法不说是恶,而说是不善或是烦恼,比如这个人懈怠、不精进、昏沉,他懈怠、不精进并未伤害到别人,以一般世俗来讲并不属于恶的事情,但佛法说这是属于烦恼,或这个人有贪嗔痴、我慢,有邪知邪见...凡是起心动念有贪嗔痴、有我慢、有懈怠,这些都要防范,就不能去做。所以说,佛法的要求比较严格,但是希望说从不善转为善,将来能解脱这才是究竟,不是只在善里面打转。因为只行善、执著于善,将来会往生天道享受福报...

    千佛山

    |善恶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0928197200.html
  • 现代人的烦恼为什么如此深重

    立百邪丛生,随顺烦恼以及宣扬贪嗔痴、断常见的邪说纷纷粉墨登场,人们接触的尽是如何享乐、欺诈、竞争的说教或自欺欺人的自我包装技术……。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方法都是诱发、增上烦恼的邪说,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...不可收拾。   串习力:如果烦恼不加以对治,就不会止息丝毫,相续中的贪嗔痴只会不断串习加强,即便远离对境,在独处乃至睡梦时,烦恼依然会涌沸,一旦失控,就会现前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,甚至于精神崩溃、人格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现代|入世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1211818402.html
  • 略谈佛教的健康观

    。因此佛教反对对身体的贪恋执著、过份的关照,认为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佛修道,解决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--贪嗔痴等烦恼,以自利利他,广度众生。另一方面,佛教认为“人身难得&rdquo...、由贪嗔痴等烦恼导致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,如饮食不节、过度疲劳、贪淫无度、酗酒等。《法句经》说:“贪淫致老,嗔恚致病,愚痴致死,除三得道。”四、由过去和现在所造杀生、奸淫、欺诈...

    陈星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852317.html
  • 降伏其心话安祥

    没有名利妄慢的葛藤,也没有贪嗔痴之三毒。犹如高洁的秋空没有一丝云翳;似幽涧清潭清透见底,直观无疑。心是人生的主宰,心死则形枯,心迷则行惑。人生观、宇宙观亦以一心出,它以无形调配有形。千差万别缤纷五彩的...即在目前。除去贪嗔痴,当体便是戒定慧,真心显现而俱足功德。  悟在一心,行在日常。以善法摄受心身,以觉悟之真心时刻观照语默动静,安祥禅也就在其中了。 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30463478.html
  • 圣法法师答:出家人为什么不多显神通利世度人?

    不是孤独亦贫,即是五根不全,或短命多病,尤其是学奇门遁甲尤甚! 为什么会如此呢?因为人的贪嗔痴名利心,未消除以前,做事都是自私自利的。俗说: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”,若依法术而搞...真正的自利,而利益世间呢?依佛法而修养心性,修道德与人格,消灭贪嗔痴与烦恼,使身心清净与快乐,使生活有意义和目的,即是最真正的利益,也是将来无限的利益。若是只求眼前神的赐与,其利益很少。 若是交了...

    圣法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2177499.html
  • 问:学佛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?

    反而成了贪嗔痴的烦恼;悟是悟理见性,明辨事相,从而修戒习定,由定发慧,便可决破无明的罗网,截断生死的根源,证登涅槃的彼岸,生起离苦得乐的胜用。 离苦得乐,是学佛的目的,也是成佛所起的殊胜妙用。人生痛苦...自寻烦恼的苦痛了。若再能依戒定慧的三学去修习,断除贪嗔痴的三毒习气,那么,就可获得出世解脱的涅槃之乐。 但是,学佛的任务,还不光是为自己解决痛苦,寻求快乐;还要普为一切众生解除苦难,得到快乐。在现世少欲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6245985152.html
  • 关注人类生命健康 弘扬佛教养生智慧

    生命无常,必然有生老病死等痛苦,任何人都不可能长生不老。因此佛教反对对身体的贪恋执着、过分的关照,认为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佛修道,解决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——贪嗔痴等烦恼,以自利利他,广度众生...健康的因素很多,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:一、外感风寒、内伤湿热等引起的四大不调。二、负面情绪引起的生理紊乱,如忧愁等。故《法句经》说:“恶生于心,还自坏形,如铁生垢,反食其身。”三、由贪嗔痴等烦恼导致的不良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点|修行|佛教养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290387928.html
  • 关注人类生命健康 弘扬佛教养生智慧

    修道,解决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——贪嗔痴等烦恼,以自利利他,广度众生。另一方面,佛教认为“人身难得”,应倍加珍惜。若病痛缠身,即无法安心修道,成就弘法利生事业,死后还可能堕入畜生、饿鬼、地狱三恶道而...恶生于心,还自坏形,如铁生垢,反食其身。”三、由贪嗔痴等烦恼导致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,如饮食不节、过度疲劳、贪淫无度、酗酒等。《法句经》说:“贪淫致老,嗔恚致病,愚痴致死,除三得道。”四、由过去和现在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25487957.html
  • 《佛法基础十讲》序

    来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”把一切现世的幸与不幸归之于前世的业力,这和宿命论有何不同?忽略现世因缘的可变性,忽略现世社会的许多苦难是现世贪嗔痴的共业所成,结果养成了一些听天由命的态度,认命受苦受难而寄望于来生。这那里是佛陀的因缘法?事实上,许多烦恼是自己和众人现生的贪嗔痴所造成;人只要有贪嗔痴就随时可能危害周围的人,或互相危害,未必前世有何恩怨;解决现生苦恼,应该激发众人觉醒,起来改善,直接面对现实问题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351707.html
  • 人生的价值

    动了恶念,发之于口就发恶言,发之于身就做恶事。所以这个心念,是关键所在,我们说修行,主要就是做自净其意的功夫。 那么我们要净化内心的什么呢?就是净化内心的贪嗔痴烦恼。 凡夫贪嗔痴填满一肚皮,只知道...一会,痒又发作了,又要抓,就这样循环往复。世间五欲尘劳的感官享受,就是跟抓痒一模一样的。而我们内心的贪嗔痴,就是心灵疥癞之根源。 佛陀为了让众生净除心灵的疥癞,就开出了戒定慧的药。要求我们持戒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0975306.html